趁著進修的機會把過去的一些關於景觀設計的想法整理整理……

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

基地勘查:不要急著拿起相機


偶爾看到年輕的同仁基地勘查回來,有時拍了一大堆照片,有時卻拍沒幾張,但共通的是,一問基地的情形、對基地的看法總是支支吾吾,說不出個所以然,所以基地勘查我一定儘量親力親為,不過,我覺得也該為年輕的同仁指引一個大略的方向。

前一篇講到基地勘查的事前準備;如果在基地勘查前有先讀過一些資料,不是全然空白的出發的話,需要看什麼,有什麼需要留下照片記錄的,大概就會先有個譜了,這是很快的入手方法;如果條件不允許事前準備,以下的項目或許也是簡易的下手之處:

  • 基地週邊的動線
  • 進入基地的出入口
  • 基地四週環景

這些或許是每個人都知道的,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,但除此之外呢?如果只是要拍這些,看一下Google街景就行了,還要去基地嗎?

從這些照片中,並不容易看出基地的特色,而這才是我們去基地勘查的主要目的,我覺得身為一個景觀設計者,應該要比其他人有更細膩的景觀感知,能辨別景觀中的特徵,也就是之前提到的「景觀之心」。

剛入手的人,或許從Catherine Dee的書「Form and Fabric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: A Visual Introduction」裡提到的各種特徵開始是不錯的方向:

  • 空間(Space)
  • 路徑(Path)
  • 邊緣(Edge)
  • 焦點(Foci)
  • 門檻(Threshold)
  • 質感(Detail)

當我們開始留意到這些景觀的特徵之後,會發現要用照片傳達這些特質,還真不容易!任何的照片都比不上自身的實際感受,對我來說,照片比較像自身觀察的備忘錄,而不是一個傳遞真實的媒介。

所以,基地勘查時,請不要急著拿起相機!好好的觀察、感受、體會、想像一下;跟已知的資訊比對一下;跟同行的同仁討論一下,用真實的感受帶領你按下快門,而非漫無目的的胡拍一通。就算拍了上千張的照片,也不能重建現場的真實,而當其他沒去現場的同仁花了許多時間瀏覽完照片,想跟你核對、交換一下看法,但你卻無話可說,對公司、對同仁、對你都是損失。

怎麼說對你是個損失呢?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絕佳機會!其他同仁對你看到的東西有怎麼樣的不同詮釋?他們比你多讀到了什麼?忽略了什麼?下次再去基地勘查時還要多注意什麼東西?

以前還在用底片的時代,我們按下快門前總會三思,總會用速寫記錄觀察,現在,因為數位相機的便利,我們拍的太多,畫的不夠,思考的太少,下次基地勘查拿起相機前,請再多想一會兒吧!

沒有留言: